近年来,明光市以“光影为媒、教育为魂”,紧扣政治引领与基层实践,构建起“选题-制作-传播-实效”的全闭环工作体系。通过聚焦热点精准选题、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创作、严格把关打磨精品、多维渠道扩大影响,让党员教育电视片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共鸣”,将镜头语言转化为凝聚党心、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
聚焦热点,精心选题,找准制片“小切口”。坚持把政治导向作为第一标准,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围绕“两优一先”、一线能人、优秀党员干部等,深入挖掘先进典型事迹,精心策划选题。建立选题征集机制,每季度向全市各单位征集制片选题,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对制片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到选题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今年以来,针对农村党员技能提升需求,策划农业类技术培训片《致富“甜”地》,结合城市社区治理难点,聚焦“红色物业”“网格党建”等案例,摄制《凝聚“多元共治”合力,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等专题片4部,确保选题贴近群众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教育片的实用性与感染力。
整合资源,协同合作,汇聚制片“强合力”。建立联合制片工作机制,联动党校、宣传、文旅、农业农村等部门,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联合制片工作格局。加强与融媒体中心、专业影视制作公司等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在摄制过程中,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组织部门负责统筹协调、选题策划和审核把关,融媒体中心负责拍摄制作,相关单位负责提供素材和协助拍摄,确保制片工作高效有序推进。今年以来,联合明光市融媒体中心摄制《做播种的歌者》等党员教育电视片10部,与专业影视制作公司合作摄制5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采用党员教育电视片4部,有效提升了制片质量和水平。同时,注重与兄弟县市区的交流合作,定期在作品策划、题材、人物、叙事结构上开展交流研讨,共同打造优质作品,去年以来,共同摄制《时代的红手印》《星星火炬“引路人”》等微视频4条。
严格把关,精益求精,打造制片“精品库”。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把控党员教育电视片制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一部片子都能成为精品。在脚本创作环节,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采访拍摄对象,广泛收集素材,精心撰写脚本,反复打磨修改,确保脚本内容真实、生动、感人。在拍摄过程中,要求摄制团队运用多种拍摄手法和技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拍摄对象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在后期制作环节,对画面剪辑、配音配乐、字幕制作等进行精心处理,注重细节,力求完美。同时,建立严格的审核把关制度,精细化跟踪保障,从主题确定到成片修改,明确专人跟踪负责,实行成片初审、科室联审、领导终审的“三审制”,确保片子政治导向正确、内容积极健康、制作精良。近年来,《向往的生活》等20余部党员教育电视片在省级以上平台展播。
创新形式,多维宣传,提升制片“影响力”。坚持“制片为用”的原则,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发挥党员教育电视片的教育作用。线上,依托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平台,明光先锋网及明光先锋微讯、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开设党员教育电视片专题专栏,定期推送优秀作品,方便党员群众随时随地观看学习。线下,将党员教育电视片纳入党员教育必修内容,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教育培训等,开展党员教育新媒体资源“进支部、进课堂、进日常”活动,组织党员集中观看、交流研讨,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电视片的传播力、影响力。在“七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红色影视播放季”等活动,利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远教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集中展播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今年以来,线下组织集中观看800余场次,参与党员1.5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党员教育电视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